“不搬了,這樣的協議我可不賣。”
“我也是!本來就覺得舍不得,不就是多跑兩步路上廁所嗎?我樂意!”
“就是,在這里上學上班都方便,誰愿意跑郊外去住??!”
“沒錯,我還要天天跑東直門醫(yī)院去給我媽拿藥呢,從那邊回家,新處理的中藥還是熱的呢!”
一呼百應,帶著對彼此的不舍,和對故土的眷顧,反倒是沖淡了剛開始那拆遷在即的喜悅了。
“就算是為了首都的市政建設,也不能建立在損害老百姓的利益至上,對吧!”
“沒錯!”
震天的呼應達成了抗爭統(tǒng)一聯盟,吹響了不向黑心的開發(fā)商戰(zhàn)斗的號角,而能為這種事情慶祝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吃吃喝喝。
圍桌的街坊們沒有離開,反倒是招呼著歸家的那口子,將菜肉搬到楊大爺的院中。
泥塑的內置,外包鐵皮的蜂窩煤爐子上,開始在平口大鍋中咕嘟嘟的煮著醬爛的豬蹄。
用煤氣罐擰開的灶臺上,一左一右是兩個大媽的齊齊上陣。
拍好的黃瓜,小壇子中剛撈出來的八寶醬菜,再配合著老北京人最喜歡的麻豆腐,往當中間滴上一滴香油,再對口不過了。
六必居的糖蒜,帶著酸甜適口的清爽,歪咧著已經被刨開的蒜衣,讓在座的老少爺們自取。
刀子嘴豆腐心的大媽,早就給小店長替換了磚頭,在秦觀的身邊,也有了他的一席之地。
不會像是西餐廳規(guī)定好的上菜秩序,更不會是中式宴席上的四冷八熱的指標,在這個最隨意的秋天,吃著一頓最溫暖的家常菜。
小干辣椒爆炒的圓白菜,酥燜的小燒肉剛出鍋,醋溜的土豆絲是白飯上的???,紫菜蛋花湯,總是缺不了它最愛的蝦米皮。
大眾的不能再大眾,普通的不過最尋常,兩三鏟子的功夫,每個人手中的粗瓷盛飯的大飯碗,就被蒸鍋中新鮮出爐的主食給塞滿。
堿面的大饅頭,帶著自家揉制的嚼勁,底下粘著的白米粒,就是為了給牙口不好的老人準備。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