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那邊傳出的消息真假參半,假的居多。
鬧出這么大的陣仗,無非就是陳年河的脫身之策。
西北不亂,陳年河怎么出京都?
永順帝寧可把他一輩子困在京都困死,也不可能會放任兵權(quán)落在陳年河的手里。
徐璈轉(zhuǎn)了轉(zhuǎn)手中的空茶杯,慢聲說:“陳年河不是沒有別的辦法出京都,沒領(lǐng)兵前來平叛跟我軍對陣,就已經(jīng)是在表明立場了。”
不愿跟自己昔日的同僚兵戈相向,那就干脆調(diào)轉(zhuǎn)馬頭去跟外敵作戰(zhàn)。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在京都被攻破徹底改朝換代之前,陳年河把控著的西北大營,不會成為嶺南的威脅。
有西北大營在,虎視眈眈的北狄也會一直被隔絕在關(guān)外,不會讓嶺南陷入腹背受敵之憂。
至于陳年河到底有幾分想投入嶺南陣營的誠意……
徐璈嗤道:“這不重要?!?br/>
“先生,陳將軍老了,沙場拼殺半生,往后在軍中亦是后繼無人,此去西北大約也是最后一戰(zhàn)了。”
“只要他能守得住西北不被北狄侵擾半分,那來日等到小王爺?shù)腔Q帝,交到小王爺手中的西北就一定是完完整整的,這有何不好?”
至于陳年河是在那時候掛帥離去,還是接受新朝廷的封賞恩庇子孫,那都是以后的事兒了,不必急于一時。薛先生錯漏的線索太多,對陳年河也并無了解,冷不丁聽到徐璈這番話,不由得感慨:“若真可如將軍今日所說,那不僅是我軍之福,也是西北百姓之福?!?br/>
“會的?!?br/>
徐璈閉著眼笑:“西北三城的情形與別處略有不同,那里的百姓官員,可都是跟著陳將軍一起共患難餓過肚子熬饑荒的交情。”
“有陳年河在,西北穩(wěn)得很,先生只管安心便是?!?br/>
薛先生終于把心放回了肚子里,馬不停蹄去給徐璈安排前去南允的事兒。
另一邊,齊老半是惱半是無奈地看著桑枝夏:“才到滁州一個月,你就要跟著去南允,真當(dāng)自己的身子是鐵打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