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位徐太后,年輕時候,也算是女中豪杰,巾幗英雄。文宗朝時,天下并沒有如今這樣太平。早些年征戰(zhàn)四方,文宗雖說是個深宮長大的孩子,可御駕親征也不在話下。徐太后出身將門,所說將門虎女,不外如是。昔年年僅十七歲的徐太后,著男裝,隨父兄出征,親率徐家軍親兵精銳三千人,夜奔襲營,斬敵方前鋒大將首級于馬下。那時候的徐太后,一戰(zhàn)成名。那一仗大獲全勝,大軍凱旋,班師回朝,論功行賞,徐家自是頭功,徐太后也是在那個時候,被指婚給先帝為發(fā)妻。名正言順的太子妃,文宗還賜給過徐太后一道圣旨,許她出入朝堂,問政理事。是以先帝登基后,徐太后為他肅清朝堂政敵,穩(wěn)定后宮平和。一直到先帝登基十年后,徐太后才退出先帝的朝堂,居于后宮中,成了他真正的賢內助。先帝一生與徐太后相濡以沫,也許不是伉儷情深,用情至深,卻是真正的知己難得。徐太后高明大義,是個豁達的女人。當年先帝偏寵傅孤寒生母,連徐太后親生的永安帝也沒有真正看在眼里,未曾想過冊立太子,徐太后雖為中宮皇后,卻不曾為難過傅孤寒母子分毫,甚至曾經(jīng)坦言,倘或傅孤寒真是個堪當大任的可塑之才,那就該為東宮太子,該為儲君之尊。至于后來永安帝做的很多事,她或許知,或許不知,又或許和先帝一樣,朦朦朧朧的,知道一些,但誰都不愿意相信,一手養(yǎng)大的兒子,怎么會做出這樣的算計。于是等到先帝駕崩,永安帝登基,那時候的朝堂并算不上穩(wěn)定,徐太后卻躲在未央宮不肯露面,連永安帝也少見了。再后來,她說夜夜夢到先帝,幾欲追隨先帝而去,弄的永安帝沒了法子,只能恭送她往大相國寺去為國祈福。事實上,她和先帝,并沒有那樣深厚的感情?!八砸簿褪钦f——”柳煥顏聽著傅孤寒講徐太后的那些過往,不免嘶的一聲倒吸口氣:“她當年也許是弄清楚了皇帝的所作所為,知道他的那些齷齪手段,而徐太后將門虎女,年輕時征戰(zhàn)沙場,殺伐果決,為中宮天下母時雖然為先帝料理朝堂政務,但想必也是光明磊落,堂堂正正,朝廷里那些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她知道,卻不屑一顧。一輩子就得了……也不是,心愛的長女遠嫁了,膝下只有皇帝這么一個兒子,手把手地教,把畢生所學都教給他,更教導他如何做一個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卻不曾想,他自己竟然學得這樣。是以徐太后失望透頂,這才避而不見。然而她是尊貴的皇太后,與皇帝生出嫌隙隔閡,朝臣與宗親都要議論紛紛,皇帝沒法子,只能送她出宮,往大相國寺去,說是為國祈福。而徐太后權衡再三,還是答應了,總不能真的掀翻自己兒子的朝廷,再引起四海動蕩,天下大亂,就想著索性眼不見為凈,離開了皇宮,往大相國寺去,一住就是十年?!薄安畈欢喟?。”提起徐太后,傅孤寒滿心里還是敬佩的:“只是不知道她當年究竟是知道了什么樣的真相,也許是皇帝做的別的事,不是我母妃和皇弟的事情。以太后的性子,若是知道,大抵……大抵是容不下皇帝,也不會叫我受這些年的委屈的。但都是陳年舊事了,總不能現(xiàn)在拿這些去問太后,再惹得她傷心難過,豈不是我們這些晚輩的不是了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