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來了,出來了!”
定妝照的拍攝開始了,第一個要拍的人,自然是主角楊真。
只見他換好了服裝,也畫好了妝,精神抖擻地走了出來。
迎面好大一顆光頭,上面點著九個戒疤,一點都不違和。
因為楊真總是短發(fā),所以禿頭的樣子看慣了,大家也不別扭。相反因為他的眉清目秀,看起來還有幾分可愛。
“怎么拍呀?”
楊真來到綠布前,詢問道。
肖淺充作了指揮。
“你先略微側(cè)身站著,眼睛看著鏡頭,微笑,身姿挺起來。”
楊真照做,雖然個子不高,但常年練武,身材標準。
此時出現(xiàn)在鏡頭里的他,一身粗布青灰的僧袍,略微帶點下擺,稍微遮住了一點腿部,很好地掩飾了他身高上的缺點。
在服裝上,肖淺選擇了前世港臺劇里慣常使用的僧人服飾,而不是原版《少林寺》里的短打僧袍,當然也不是后來大陸武俠劇里拖沓繁復的樣式。
之所以這么選擇,是因為這一次的電影中動作設(shè)計大改,和原版的類似于實戰(zhàn)的武術(shù)表演不同,更具驚艷色彩。
帶著一些衣擺的僧袍,在演員動起來的話,會增添飄逸的感覺,使得畫面更加好看。
前世很多人覺得港臺的武俠劇打起來比大陸的好看,除了更加專業(yè)的動作設(shè)計之外,服裝上的增益也是顯而易見的。
在前世,武俠劇的對比上,普遍有一個觀點就是,港臺的動作設(shè)計和配樂比大陸強,而大陸的服道化則完爆港臺。
其實嚴格說起來,大陸真正比港臺強的是道化。至于服裝,其實根本比不上。
別看tvb的武俠劇一套衣服好幾部戲來回使用,看似不入流。但實際上,港臺的影視工作者在武俠劇的服裝設(shè)計上,理念要遠遠超過大陸的。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