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羅馬帝國的腓特烈二世路說:“羅馬沒了,這里就剩下意大利,這又什么不同嗎?”
斐波那契說:“沒有,很多東西都還是一樣的,而且必須要一樣。很多達不到羅馬的規(guī)模了,但是還得用?!?br/>
腓特烈說:“比如?”
斐波那契說:“經(jīng)濟,尤其是經(jīng)濟。我們還是用羅馬式的經(jīng)濟,羅馬人不喜歡農(nóng)耕,種植大量的無用的糧食。”
腓特烈驚奇的說:“等等,哪個國家能不種植大量糧食?”
斐波那契說:“羅馬時期的意大利就不需要那么大個規(guī)模去種植糧食,只需要其他地方種植,然后用我們這里的其他東西來換就行了。羅馬時期,整個地中海都是我們的,地中海周圍的港口會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我們需要的東西。當然他們也喜歡我們的東西,所以我們可以使用海上貿(mào)易來交換。他們喜歡我們的葡萄酒,我們只需要種植葡萄酒,就可以換來更多的糧食。而我們要種植我們不占優(yōu)勢的糧食,反而沒有貿(mào)易結果來的多。羅馬人原來要做好的事情,就是保證地中海周圍各個國家港口的貿(mào)易往來就行。”
腓特烈說:“就葡萄酒嗎?就能賺不少?”
斐波那契說:“哪里只是葡萄酒,我只是給你打個比方而已。還有別的意大利的東西可以貿(mào)易呢。”
腓特烈說:“只要記住不同港口的商品,然后直接交換就可以吧?”
斐波那契說:“記住肯定是記住的,但是直接交換不可以。我們需要對每個港口的商品的價格變動來記錄,然后再計算自己港口的物品價格。然后讓我們的商船看看如何跑,才能掙到很多的錢?!?br/>
腓特烈說:“這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需要復雜的計算?!?br/>
斐波那契說:“所以我開始研究算術,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腓特烈說:“價格的變動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如何會有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買的人多,所以商品就貴,買的人少,就便宜嗎?”
斐波那契說:“肯定是這樣的。我現(xiàn)在都想研究,為什么有的時候,一些東西就會有很多人來買,有的時候幾乎就沒人買。比如糧食,人一直都要吃的,為什么有的時候就賣不出去呢?或者是賣的少呢?這個真正的本質是什么?”
腓特烈說:“你研究出來了嗎?”
斐波那契說:“在一切動態(tài)平衡的作用下,任何一個變量都應該有一個誕生的過程,然后會越來越多。打個比方,一般而言,兔子在出生兩個月后,就有繁殖能力,一對兔子每個月能生出一對小兔子來。如果所有的兔子都不死,那么一年以后可以繁殖多少對兔子?”
腓特烈說:“我們不妨拿新出生的一對小兔子分析一下。第一個月小兔子沒有繁殖能力,所以還是一對;兩個月后,生下一對小兔總數(shù)共有兩對;三個月以后,老兔子又生下一對,因為小兔子還沒有繁殖能力,所以一共是三對;”
斐波那契說:“結果得到兔子的數(shù)字是1,1,2,3,5,8,13,21等等?!?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