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恥,讓北方漢地淪陷于胡馬百余年。
經(jīng)過百年的同化,北方的漢人們,恐怕也早已麻木。
或許對于這些鏢師來說,無論是宋庭,還是金人,甚至是蒙古人統(tǒng)治他們都沒什么區(qū)別。
就像是公司換了一個新老板一樣,只要老板按時發(fā)工資,保障他們的生活和安全,給誰打工都是一樣的。
對他們來說無非是宋庭這個老板寬容些,血緣關系上親近一點。胡虜老板更加刻薄。
在他們看來,北方的漢人肯定比南方那些宋人要親切的多,蒙古人得到軍餉后,會對南宋大地做出什么,恐怕他們也是深表同情,不是很關心。
但是如果這筆錢沒有按時送到洛陽,發(fā)到蒙古士兵的手里。
那么沒有吃飽的狼,可是就要咬人了,而且咬的就是北方的漢人百姓。咬的就是他們的親朋好友。
在北地漢人的眼里,宋庭就是個偏安一隅,對外族歲幣進貢賣國求榮,根本不管他們這些北地漢人大宋子民被異族奴役壓迫的買辦政權。
而在欽徽二宗時期,對內各種綱盤剝百姓致使百姓水深火熱,士大夫階層聲色犬馬縱情享樂,不顧百姓死活。
靖康之恥更是天街踏盡公卿骨,內庫燒為錦繡灰。一國天子竟身披羊皮,口銜玉璧跪于金人之前。
一國太后淪為娼妓,受盡萬人侮辱。一國公主谷道破裂而死。靖康之恥為千古難雪之恥。
最令北方漢人心寒的便是宋庭政權殘害忠良,迫害抗金的忠臣義士岳武穆,致使岳武穆慘死風波亭。之后對金賊稱臣納貢,偏安一隅。
宋庭拋棄了中原漢人百年,也不怪中原漢人拋棄他們。
想到這里李清微嘆了口氣,雖然他有信心改變神雕最終的悲慘結局,但是如何雪百年之恥,這成了一個傷腦筋的問題。
窺一斑而見全豹,見一葉而知深秋,從這兩撥人的對立之上,李清微已經(jīng)看到了未來,就算自己習得神功,之后協(xié)助郭靖守住襄陽,甚至讓曾經(jīng)的“征西大元帥”再度率軍北伐收復河山。
但是—!宋這個腐敗透頂?shù)睦嗾娴闹档盟c郭靖這些忠臣義士去輔佐嗎?
正當李清微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遠處傳來了一陣鈴鐺的響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