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態(tài)勢而言,如果最終結(jié)局果然如現(xiàn)在分析的這般,形成伊海濤、唐逸夫、郭鴻澤三足鼎立之勢,那么,力量分布就會呈現(xiàn)一個比較復雜的局面。
一般情況下,唐派中人必然擁唐拒郭,郭派中人必定擁郭拒唐,這樣一來,唐、郭二位先就失去不少選票,天然形成了一些對立面。
話說回來,官場中事往往錯綜復雜,真到投票、打分、上天言好時,又未必一定如此。
至于伊海濤這邊,目前形勢更不明朗。
其中一個主要原因,伊海濤在青原為官時間太短,又從來沒有做過地區(qū)、部門的主官,不曾有機會培養(yǎng)自己的勢力,擔任常務副市長這幾年,主要分管城建交通規(guī)劃等部門,而其他關(guān)鍵的幾十個部門,所屬十幾個區(qū)縣的負責人則只有工作接觸,并無太深厚的感情基礎(chǔ)。
而且,伊海濤為人謹慎、低調(diào)、謙虛的個性,從一個方面看是優(yōu)點、美德,從另一個方面看卻往往等同于傲氣、不隨和乃至圓滑。
當今官場,上下也好,左右也罷,工作關(guān)系只是表,甚至只是一層薄薄的皮兒,感情上的聯(lián)絡(luò)、交融才是里,才是連著骨肉的那根動脈神經(jīng)。
因此,伊海濤與這些曾經(jīng)分管或正在分管部門的負責人,未必個個都關(guān)系融洽,更說不上知心貼己。
當然,凡事有利便有弊,反之亦然。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伊海濤平時不刻意拉幫結(jié)派,雖然沒能形成自己的山頭與圈子,卻也沒有結(jié)下太過明顯的冤家,甚至反而贏得了一些正直官員私下里的理解與認可。
從這個意義上講,伊海濤這邊的可塑性更強,可以爭取的空間更大。
按照上述分析與判斷,目前青原官場上的這一百多個單位、部門負責人中,像江北開發(fā)區(qū)的王少磊、國資委的簡若明、青北縣的靳洛冰等人,明顯是伊海濤陣營中人,不必擔心這批人手里的票。
這批人的數(shù)量,樂觀點估算應該占到百分之二十左右。
而屬于唐逸夫的鐵桿選票,大概要占到百分之二十五,屬于郭鴻澤的鐵桿選票,約占百分之十五。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郭鴻澤的參與攪局對伊海濤來說又是一件好事,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分化唐逸夫的力量,因為他們各自陣營中的人手里的選票,絕不可能輕易投向?qū)Ψ疥嚑I。
而如果沒有郭鴻澤的攪局,這部分人多半會倒向唐逸夫。
如此一來,真正有把握屬于唐逸夫的選票,也未必會領(lǐng)先伊海濤太多。
那么余下四成左右的選票,大多屬于可以爭取的觀望騎墻派,這就構(gòu)成了可以大力爭取的一支重要力量。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