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李嵐就特別佩服陳英和李泉在教育方面的大手筆,雖然現(xiàn)在陳英和李泉靠收廢品為生,錢掙的不多但是在教育這塊卻極為舍得。
就拿上初中這件事來說,李嵐生活的北觀鎮(zhèn)是有自己的初中的,而且就在廢品站旁邊幾百米不遠。
但是鎮(zhèn)上初中的教育水平極為有限,發(fā)展的春風好像沒有刮到豫省的這個小村鎮(zhèn),初中畢業(yè)的學生寥寥無幾。如果說初一一個班級能有一百多個學生,那么能讀到初三的只有當初的一半,更別說考上高中的,剩下的一半大多在初一或者初二就輟學出去打工。
陳英受娘家那邊的影響,固執(zhí)地認為上學可以改變命運,對李嵐三人的學習極為重視,而事實證明陳英是對的。雖然陳英初中沒畢業(yè),李泉更是只讀到小學,但是靠著兩人的堅持,后來李嵐,李澄和李景雨都成功考上大學,即便都不是什么頂尖的大學,但是也算滿足了兩人的愿望。
因為對上學極為重視,所以在李澄小學畢業(yè)升初中的時候,陳英就在琢磨怎么給幾人最好的教育條件,最終決定把李澄送到縣城的中學讀書。
李嵐當時比李澄高一級,不過李嵐小學畢業(yè)的時候陳英還并沒有這個想法,所以李嵐小學畢業(yè)后先是在鎮(zhèn)上的初中讀的初一。
當時還是個貨真價實的初一生的李嵐聽到陳英的決定后當時就不樂意了,憑啥只讓李澄去縣城,我也要去!
當時的李嵐并沒有想那么多,想去縣城也不是因為想更好好學習,純粹是因為當時的縣城在沒出過鎮(zhèn)子的李嵐心里是個非常令人向往的地方。
不過李嵐也沒想到就是這么一個單純的原因卻改變了自己的一生,李嵐想象不到如果自己沒有主動要求去縣城讀書的話以后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也許是和大部分人一樣,初中畢業(yè)沒考上高中輟學在家或者出去打工,然后到了年紀就結婚生子,渾渾噩噩過一生吧。
好在當初李泉和陳英也不是偏心,本來也有讓李嵐一起去的念頭,加上李嵐說要去縣城讀書也同意了。
所以在李澄小學畢業(yè)的那個夏天,李嵐騎著小三輪把自己的桌子從鎮(zhèn)上的教室里拖了回來,開始自己在家“復習”語文和數(shù)學。
咳,結果考縣城里實驗中學的時候兩門加起來一百分都沒考到,還不如一年前小升初的成績。可以說一年小鎮(zhèn)的初一生活李嵐什么都沒學到,除了學會看,并且一看就是十幾年。
經(jīng)過在實驗中學的考試陳英和李泉也知道了李嵐什么水平,頓時擔心起自己大閨女無學可上。好在除了實驗中學縣城還有一個公立的縣城一中,縣城一中分數(shù)線比私立的實驗中學低多了,最后讓李嵐擦線而過,有學可上,也讓陳英和李泉松了口氣。
不過解決完兩個閨女上學的事情后兩人又開始操心住宿的事情,實驗中學是有宿舍的,這也是當時首先考實驗中學的原因。而公立的初中主要是針對縣城本地的學生,是走讀的所以并沒有學生宿舍。
周圍雖然也有個人辦的“民用宿舍”,不過環(huán)境堪憂,一個屋里擺著七八個上下鋪,十幾個學生睡一起,陳英和李泉有點舍不得孩子吃苦住這樣的宿舍。
好在兩人事先就打好了小算盤,去縣城考試的時候說服了條件還不錯的幾個家庭一起去參加考試,到時候也好一起租房分擔房租。
考試結果出來后,幾家人經(jīng)過一番考察看中了學校周圍一棟三層的小樓,當時房租雖然低但是對幾個家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不過咬咬牙還是能承擔的起的,所以開學之后,李嵐和李澄收拾好東西就去了縣城的初中就讀。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