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遠處看過底下遺跡的大概樣貌后,等陳志遠和老師李振國兩人走到近處后,才看清了那些遺跡的建筑。
說是建筑可能都有些牽強,因為都是用一些石塊累成的房間。
和地面之上所見到不同的是,這地下遺跡中所建造的石屋都是沒有窗戶的那種。
也可以理解,這里畢竟是地下,肯定常年都沒有陽光照射進來,所以在石屋之上留窗戶也就成了擺設(shè)。
不但會增加建造石屋的難度,也會讓石屋這種本來不穩(wěn)固的房子變得更危險。
那么現(xiàn)在問題就來了。
人如果沒有太陽照明還可以存活,但他們這些生活在地下的人肯定也需要照明,否則根本難以在地下行動。
還有便是食物,上百個石屋那便是上百個家庭,就算每戶最多三口人,那也有三百人之多。
這么多的人生活在這地下世界,肯定需要大量的食物,否則肯定會餓死。
可以返回地面之上找食物的想法陳志遠也不是沒有想到過,但如果這么來看的話,也就沒有了把家園搬到地下的必要。
畢竟他們是避世,如果連食物的來源還要經(jīng)常外出,也不可能長久。
還就是也不可能隱藏的這么好,不讓外界之人發(fā)現(xiàn)這里。
所以陳志遠的猜測就是:在中里生活的人肯定能再不外出的情況下找到可以照明和大量的食物,否則根本難以解釋為什么沒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
即便現(xiàn)在他們所在的位置地廣人稀,但這并不代表地下遺跡所生活的年代也是如此。
不光如此,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從這戲地下遺跡中尋找答案。
如這些生活在地下遺跡的人所處在的具體年代,為什么會在地下建城,怎么提供生活需求,如何孕育后代,又因何而衰敗等等。
所以李振國在來到這地下小城后,也是十分的激動。
他希望在這里有重大的發(fā)現(xiàn)想讓他彌補和發(fā)現(xiàn)那些缺失文明的蛛絲馬跡。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