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荀攸、荀公達(dá)!”
兩個時辰后,張煌等人終于見到了荀攸這位論才識毫不遜色荀彧、荀悅、荀諶等人的荀家子弟。比起稍稍顯得有些青澀稚嫩的荀彧,反而是荀攸這位輩分上的侄子看起來更顯英氣、精神。而最讓眾人吃驚的,還是荀攸下巴上那一簇寸長的胡須,更顯成年男子的氣質(zhì)。
“你……你是荀文若的侄子?”李通瞪大著眼睛,一臉難以置信之色。
也難怪他如此驚訝,畢竟荀攸看起來要比荀彧大上幾歲,再加上他久在朝廷任職,談吐舉止比起荀彧更加得體,給人一種謂之成熟的感覺。
荀攸聞言不禁泛起幾分苦笑,畢竟年輕的荀彧反而是叔父的事,不止只有李通提及過,搖搖頭,他苦笑著解釋道,“文若在輩分上長于攸,無可奈何呀!……只能怪家父成婚過早吶!”
望著他故作愁眉苦臉的模樣,張煌等人忍不住笑了出聲。比起自律、規(guī)規(guī)矩矩的荀彧來說,荀攸更為平易近人,并且說話風(fēng)趣、詼諧,毫無荀氏族人或朝中官員的架子,言談舉止讓張煌等人如沐春風(fēng),以至于雖然才見面,就對這位仿佛鄰家兄長般的荀氏俊才報以濃厚的好感。
待請張煌等人到居府大廳的期間,荀攸好奇問道,“算算日子,攸覺得幾位小哥差不多前幾日就應(yīng)該到雒陽了,不想竟是昨日才到,莫非路上耽擱了?”
張煌等人聞言難免有些尷尬,其中與荀攸有過幾面之緣的徐福訕訕說道,“路過雒陽以南的‘南三關(guān)’時。馬車轉(zhuǎn)彎時不慎撞壞了車轱,因此……”他口中的南三關(guān),指的是雒陽以南的伊闕關(guān)、大谷關(guān)以及軒轅關(guān)。這三關(guān)非但是雒陽南面的屏障,亦是歷史中朱儁與皇甫嵩抵擋潁川黃巾之首波才攻打雒陽的最大憑仗。
“你們走著來的?”荀攸啼笑皆非之余,不免暗暗稱奇。畢竟。南三關(guān)距離雒陽還有很長一段路程呢,在當(dāng)下天寒地凍、大雪風(fēng)飛的天氣下,張煌等人竟徒步跋涉從南三關(guān)走到雒陽,僅僅只延誤了三兩日行程,這讓荀攸不由地感到吃驚。
只能說是荀攸不了解黑羽鴉在吃苦耐勞方面的忍受力,毫不懷疑就算將他們丟在萬里無人煙的荒漠。這幾個小子亦能徒步走出來。
“果然非等閑之人!”荀攸點(diǎn)點(diǎn)頭贊許道,因為在他看來,他荀氏子弟是絕對沒有這份毅力與忍耐力的,包括他荀攸。
可能是抵不住荀攸欣賞的熱切眼神,張煌頗有些窘迫。連忙岔開話題,從懷中取出荀彧的親筆書信,恭敬地遞給荀攸。
豈料荀攸在接過書信后臉上露出幾分玩味笑容,輕笑著說道,“文若挺喜歡你等幾人的?!?br/>
黑羽鴉們不約而同地回憶起了在談?wù)摰饺鍖W(xué)時荀彧那古板而嚴(yán)肅的表情,不由得不寒而栗。
“何以見得?”張煌苦笑著問道。
荀攸也不解釋,當(dāng)著張煌等人的面拆開了書信,卻見信封內(nèi)僅僅只是裝著一張白紙。
瞬間。張煌等人便明白了,同時也意識到了荀彧對他們的‘善意’。原來,荀彧是在聽說他們要到雒陽來后。怕張煌等人不懂規(guī)矩在雒陽遭難,因而謊稱有家書送至荀攸處,托付張煌順便帶來??蓪嶋H上,荀彧不過是請荀攸代為照顧張煌等人罷了。
原本張煌還在納悶,若是沒有馬元義連雒陽內(nèi)城也進(jìn)不來的他們,怎么替荀彧送這封家書。而現(xiàn)在他明白了,所謂的家書只不過是一個幌子。荀彧本意就是讓張煌等人去找荀攸尋求庇護(hù)而已。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