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又叫汴京,乃背誦東都,故也有東京之稱。
作為大宋京師重地,以往哪怕是與遼國、西夏戰(zhàn)亂頻發(fā),卻也沒有讓此地受過一次戰(zhàn)禍牽連。
然而這一次,卻讓人不知不覺的圍堵了京師!
不是人們想象中的出了內(nèi)鬼,而是大宋軍隊太過渙散,致使指揮以及通訊無法連貫,待得邊軍知曉吐蕃諸部悄然越過邊境時卻已經(jīng)為時已晚!
元祐八年六月中旬,至此皇城已經(jīng)被圍十天,十天來吐蕃諸部沒有一刻停下攻城,這是他們最后的撲騰,饒是吐蕃諸部驍勇善戰(zhàn),然周予武投放的喪尸病毒確實厲害,在這場與大宋的最后爭斗中,吐蕃諸部雖然屢戰(zhàn)屢勝,可實則內(nèi)政已然不穩(wěn),每天都在有人變成那丑陋的行尸走肉!
且在二十幾天前,他們部族的第一高手,國師鳩摩智也死在了大宋境內(nèi),這讓他們更是誠惶誠恐,唯恐哪一天自己會莫名其妙的死在大宋高手的暗殺之下。
因此直取京師,成為了他們最后的撲騰,成敗在此一舉,若贏自然便能化解一切災(zāi)厄,若敗,滅族亡種毫無疑問。
他們沒有了退路!從一開始投降被哲宗拒絕的那一刻,他們就已經(jīng)沒有了退路,要么戰(zhàn)死疆場,要么,化作那丑惡的行尸走肉!
大宋的皇宮氣勢并不是如何恢弘,然而卻也布局講究,井然有序,一眼看去便給人超然世外,遺世獨立的感覺,這或許便是因為儒士掌國,是以就連皇宮建筑都頗有大儒風(fēng)范吧。
在這樣的建筑中生活,時間長了也會受到些許感染,行事總會講究什么謀定而后動,什么君子動手不動口等等習(xí)慣,做起事來也大多慢條斯理。
這不,饒是此刻皇城被圍,本就不多的武將們已經(jīng)忙得不可開交徹底離開了議事大殿,這可讓那些文臣們再沒有了顧忌,紛亂嘈雜的各抒己見,然無一例外,都是讓哲宗以和為貴,必要時甚至可以放下身段前往招降番邦蠻夷,讓哲宗的天子氣度徹底折服那些番邦蠻夷等等這類的屁話,直讓哲宗頭疼惱怒不已。
別人都打到家門口了,你們居然還跟老子說這些?以和為貴?天子氣度?我去泥煤??!別人現(xiàn)在都被逼得兵行險著,破釜沉舟了,你們覺得這還能是以和平手段能夠解決的?
哲宗怒不可歇,然而面對這些酸腐文人,他實在是連生氣怒罵的力氣都沒有了。
你若罵了,只怕會引來更多的‘良言苦勸’。
面對此時的窘境,哲宗心中只有后悔,后悔自己妄自尊大,枉顧了周予武的一番謀劃,否則如今天下太平,何來皇城被圍之窘?
怪只怪自己一時得意,意氣風(fēng)發(fā),急功好利,自高自傲…
哲宗是真的懊惱,若不是自己一意孤行,目光短淺,覺得吐蕃諸部已經(jīng)徹底沒落,根本不能構(gòu)成威脅,且那吐蕃之地雖然地廣人稀,卻并不富饒,是以對于此地并不是很在意,他當(dāng)時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以強絕手段粉碎吐蕃諸部,從而震懾已經(jīng)歸降的遼國和西夏人,讓他們還隱藏在心中的叛逆徹底湮滅。
然而世事無常,總有變數(shù),他從沒想過泱泱大宋百萬軍士竟是如此不堪一擊?。?br/>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