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不需要借口。
秦二寶怔了怔,然后呆呆的看著高空中一朵朵炸開的煙花,看得出神。
一個多月前,北洋水師再次到訪日本,雖然日本海軍此時的總噸位已經(jīng)比北洋差不了多少,但若要出戰(zhàn),日本能出動的戰(zhàn)艦總噸位可達(dá)40000噸,而北洋扣除了一些近海防衛(wèi)艦后,只有36000多噸。
丁汝昌在回國后立即稟報李鴻章,李鴻章大驚,立即上奏朝廷請求購艦,不過得到的卻是光緒帝“該衙門知道”幾個紅字朱批。
實則國庫虧空矣,慈禧修園子將從各地籌集來的海軍款用得已經(jīng)差不多了。史說慈禧修園子挪用了北洋海軍的軍費(fèi),其實不然,北洋一年的軍費(fèi)不超過200萬兩銀子,這是因為沒有購置新艦的計劃的原因。而慈禧的頤和園修建用了超過2000萬兩的銀子,所以北洋的軍費(fèi)根本不夠用。
之所以說慈禧挪用北洋經(jīng)費(fèi),是因為慈禧修園子的錢是光緒的生父愛新覺羅·奕譞,也就是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以籌集海軍款從各地籌集而來的。醇親王之所以會去籌款,是因為慈禧多次說過想修個園子退休,好頤養(yǎng)天年。
光緒在1887年親政,慈禧表面上還政于光緒,但實際把持朝政的人依然是慈禧。慈禧說想要修個園子退休,這對醇親王而言是有潛在動力的,如果慈禧退休,光緒把持了朝政,那么醇親王作為光緒的生父,那就是暗地里太上皇,雖然不能公開表示,但朝中所有人都會這樣認(rèn)為。
不過老佛爺修園子的經(jīng)費(fèi)龐大,醇親王雖然四處籌款,但卻是只籌得九牛一毛。如何才能籌到大量的錢銀呢?醇親王作為海軍衙門大臣,自然知道海軍是個燒錢機(jī)器,所以醇親王想到了以海軍的名義向各省募捐,于是上奏了《為籌集巨款用備海軍需要折》。
奏折中說明了“本銀專備購艦,設(shè)防一切要務(wù)”,但其中的購艦并不是說了給北洋購艦。奏折下邊就接著說了“不惟海防緩急足恃,騰出閑雜各款轉(zhuǎn)顧欽工,亦不致有誤盛典”。盛典指的就是慈禧的六十大壽,如果真的是為海軍籌款,怕是籌不了多少銀子,所以奏折中就委婉地說明這錢其實是為老佛爺籌的,北洋能拿到的不多。
如果單單說是為了北洋籌款,怕是難籌到幾分錢,李鴻章把持著北洋,朝中誰不眼熱?
所以奏折中說明了款項是為老佛爺籌的,各省才會有捐輸。
因此史上說慈禧挪用北洋經(jīng)費(fèi)有點說不過去,因為這錢根本就不是為北洋籌的。
奏折中所謂的“專備購艦”其實是購買一些小艦船,在萬壽山恭備老佛爺查看水師操練。
事實上直接使北洋戰(zhàn)敗的是戶部的一道命令:“禁止海軍外購軍火”。1891年,戶部奏準(zhǔn)“暫停南北洋購買外洋槍炮、船只三年”的決定,直接奏請的人是戶部尚書翁同龢,翁同龢與李鴻章早就不和,但翁同龢奏請該決定的原因只有小部分是因為李鴻章。
奏請該決定是因為翁同龢有更要緊的地方要花錢——光緒帝大婚。大婚用掉了550多萬兩,用掉了國庫不少的銀子,導(dǎo)致戶部沒錢給海軍。
不能外購炮彈,那就自己造,但滿清制造的炮彈卻是技術(shù)不足,遠(yuǎn)不如外購的炮彈,因此在甲午海戰(zhàn)中日艦即使被擊中了傷害也不大。
相比之下,日本有部分炮彈充填的是苦味酸**,這種**論威力比秦戈的炮彈所用的tnt還要強(qiáng)那么一點點,不過缺陷很明顯。
首先,苦味酸**很不安全,自法國人用它來填充炮彈后,曾發(fā)生過數(shù)起彈藥庫爆炸事故。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jìn)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