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有更好的辦法!”
離開章臺宮,回府邸的路上,公子扶蘇閉目良久,忽然說了這么一句話。
“上下一日百戰(zhàn)”,這是秦始皇想要讓扶蘇明白的君臣關(guān)系,一切只有利益,根本無信任可言。
想想也沒錯,人皆有私利,爵位便是為了滿足臣子欲望制定的,一級級往上升,讓他們像豢養(yǎng)的獵犬一樣,為了幾根骨頭,東奔西逐。
聰明的君主會加以控制,就像王翦曾抱怨的那樣:“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br/>
所以等老臣們混到徹侯時,差不多是半截身子入土,被皇帝解除了軍權(quán),回朝養(yǎng)老,對皇帝構(gòu)不成威脅。
但二十等爵畢竟有限,秦朝的戰(zhàn)爭實在太多,雖然升得慢,但少壯的尉、蒙、李,日積月累,一場場仗下來,都到了可以封徹侯的時候了。
不同于王翦,三人皆少壯,無法順理成章地卸任,只能讓其相互制衡,像黑夫這種年輕的,更要像防賊似的,給一高職軟禁起來,萬一還制約不住,就只能殺了。
否則,恐其忍不住要窺探寶器,甚至重復田氏代齊的故事。
但扶蘇思索良久后,覺得這并非上上之策!
“與其堵,不如疏!”
扶蘇受儒墨影響頗深,遍讀史籍,覺得歷史上,就有處理君主和功臣關(guān)系最好的范例:
“周武王也未曾將太公、周公、召公等功臣雪藏甚至殺害啊。與其將其拘在朝中,郁郁枯老,何不放出去,裂土封疆???”
這想法若被秦始皇知道,定會大加斥責,因為這與秦朝堅持的廢封建立郡縣相悖,但扶蘇卻有自己的看法。
曾有儒生跟他鼓吹過,恢復周禮,尤其是周朝的封建,并建子弟,所以蕃屏王室,申命輔相,所以羽翼公朝。
但扶蘇覺得這效果并不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可看看春秋戰(zhàn)國的混戰(zhàn)就明白了,姬姓諸侯,不見得比異姓忠誠,第一個冒犯周天子威嚴的,就是姬姓鄭國呢!
可他也不認為,周朝的分封一無是處。
“父皇只看到,分封讓諸侯分裂,混戰(zhàn)數(shù)百年,卻沒有看到,分封也讓宗周區(qū)區(qū)一州之地,拓展成了將九州諸夏!”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